黄州安国寺记翻译
黄州安国寺记翻译。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诗词是古人留我们的传承,我们都需要去了解诗词的含义。小编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黄州安国寺记翻译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言文《黄州安国寺记》讲述了居黄期间的生活及思想变化,表明了苏轼从一个有为的封建政治家,经过乌台诗案的`严酷打击后,佛老思想的滋长。也是研究苏轼思想变化的重要资料。原文翻译: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回忆以往的任职经历,觉得都跟那些权贵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们的。想改造自己的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于是大声叹息说:“正道压不住邪气,个人秉性胜不了歪风,不铲其根,而只除其枝叶,现在即使改了,以后老毛病还会犯,何不皈依佛门一洗了之呢?”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错。寺里有个和尚叫继连的,做和尚头七年被赐予佛衣,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去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都挽留他。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就不会爱到侮辱,懂得停止就不会有危险。”最后还是辞去离开了。安国寺建于伪唐保大二年,开始名为“护国”,嘉佑八年才改的现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继连都做了改造翻新。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人苏轼做了这篇记。
一、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知识整理
语法分析
1、词类活用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动心骇目(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西望武昌诸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草木行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从)
将蓬户瓮牖(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2、特殊句式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被动句。谪,被贬官。)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介词结构后置句)
振之以清风。(介词结构后置句)
照之以明月。(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乃得玩之(于)几席之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判断句)
快哉此风!(主谓倒置句)
而风何与焉?(宾语前置句,“何”是动词“与”的宾语。)
将何往而非病?(宾语前置句,“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将何适而非快?(宾语前置句,“何”是动词“适”的宾语。)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宾语前置句,“自”是动词“放”的宾语。)
3、固定句式
乌睹其为快也哉!(“乌……哉”有“哪里……呢”的意思。)
二、黄州安国寺记 译文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
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静,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
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
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 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员外置眉山苏轼记。
三、黄州安国寺记的赏析
本文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政敌迫害被贬到湖北黄州时所写的一片抒情表意的文章。安国寺位于古城黄州城南长江边上,距离江堤约一里远。
其中“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千古佳句。
文章言辞之中,对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打击仍有不平之意,却只含蓄淡淡写出。苏轼五年来其实并非一念清净,真心“悔改”。但文章也豁达的阐明:世事的纷扰是无处不在的,心灵的淡定也只能靠自己来营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