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咏亲情的小短文
那目光令我感动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人类常常谈起的话语,但是眼神更尤为重要,它将每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个眼神,它将代表着一种殷切的希望与期盼;一个眼神,它将传递着一种母亲慈爱般的关心与呵护;一个眼神,它将表达着对亲朋好友关爱和信任。它在人类的世界中,无尽的翱翔,尽情的展现它独特的作用——人类温馨与呵护的桥梁。
记得小时候,也不知为何,总有那一点自尊与自信,也因为那一点的自尊心,时常因自己成绩不理想而恼火;因为成绩下滑而苦闷;因和小朋友吵架而生气。这时,慈祥的妈妈总会耐心的坐在我的旁边,听我倾诉我的苦恼,听我一气说完我的不满,听我抱怨,她与我共同承担。就在那一刻,我看到母亲那目光,它柔和,它慈爱,它犹如一涌柔泉,慢慢地流入我的心田,它滋润着我,教育着我,时刻温暖着我。渐渐地陪伴我成长。
随着岁月的冲刷,渐渐地,长大了,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这样,爸爸常常为我送行,汽车马上要出动了,我回到了车上,在渐渐远走的窗口边,看着每日幸苦奔波的爸爸,他为了这个家,无情的岁月打弯了他的要;他为了我不会吃苦,他的额头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平滑长满了皱纹;他为了我无穷的学费,他因为愁苦,黑发早已消失了,换来了满头的白发。父亲,他苍老了许多。就在走的那一瞬间,我无意中触到父亲的目光,那目光令我感动,它深邃,它有神,它充满了对岁月无情的无奈与感伤,但更浓重的是希望,希望我努力学习,将来有个美好、幸福的生活。父亲那强烈的目光,我久久不能忘怀,独自征途,做好每段路程。
现在,离开了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在同学的陪伴下生活。因为自己的笨拙,时常受到同学们那鼓励和关爱的目光,是那种充满力量的目光,才让自己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充实,不断的强大。那目光令我感动。
那目光令我感动,它让我忘记了苦恼,让我更坚定了人生的征程,让我更加明白朋友的意义。
那目光令我感动。
烤地瓜的父亲
在卫校门前有一个烤地瓜的老人,春夏秋冬,狂风骤雨,几十年如一日,一出校门就能看到他佝偻的身影。那是我的父亲。
在我四岁的时候,母亲跟着一个货车司机跑了。自那之后,母亲销声匿迹,我们父女相依为命。父亲对外人总是说,老婆死了。我懂得父亲这么说,是恨母亲。我好像不怎么恨母亲,在我记忆中,母亲对我挺好的。神思恍惚的时候,我似乎听到了母亲的脚步声,可是转身寻找,总是不见母亲的踪影。
父亲便把我接到了他烤地瓜的小房子里,那只能支开一张床的小房子里。
转瞬之间,我成了一名小学生。父亲弓腰驼背,我记得只要是学校开家长会,我总不想让父亲参加。而父亲也放不下他的烤地瓜炉。我总是感到父亲让我难堪。父亲来学校也是灰头土脸,不换新衣服。不过,印象中,好像父亲也从来没有买过新衣服。看到别的家长都衣着光鲜的穿梭在校园,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而在我身上,父亲却极舍得花钱。别的小朋友有的衣服或者好吃的,我都有。父亲不识多少字,他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闺女,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不要跟我一样烤地瓜啊。我很讨厌父亲烤地瓜,我羞于说出父亲是烤地瓜的出身。当时,我刻苦学习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将来不像父亲这样,做这么不起眼的小生意,让人笑话。
我的学习一直不错,父亲的小生意,却让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我考上了医科大学,父亲为我买了跟大老板女儿一样高档的手提电脑。而我,始终没说过父亲是烤地瓜的。
父亲就跟一个造钱的机器一样,供我上大学考研究生。上大学的时候,我找到了男朋友,从此一连几年,都没有回家。父亲给我打电话,总是一句话,孩子,需要钱吗?我也很少关心父亲,偶尔也问到他的身体,他总是说,你在外面不容易,不用考虑我,我很好。
直到毕业后在省城的一家大医院,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才想起应该回家看望父亲。
几年不见,我简直不敢相信面前的老头就是我的父亲。我的五十刚刚出头的父亲,腰弯得更低了,脸上出现了只有六十岁才有的刀刻般的皱纹。我握住了父亲粗糙的双手,泣不成声。父亲,我是一个不孝的女儿!
父亲本来找过一个女人,但是那个女人带着一个男孩。那个男孩总是欺负我。我当时小,很不懂事,哭着让父亲赶走了那对母子。父亲生怕我受一点点委屈,便答应了小小的我的要求。而我却几年不来看望父亲。
父亲为了省钱,很少去买好吃的,总是吃剩下的烤地瓜,最终把胃吃坏了。
现在,我长大了,也能赚钱了,我不能让父亲再这样辛苦。我说服了父亲,让他处理了烤地瓜炉。然后跟着我来到了省城。我要让父亲从此“吃喝玩乐”,过城里那些退休职工的日子,下棋,打牌,逛公园。
然而,几个月下来,父亲并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他始终难以适应没事干的日子。他做梦都念叨小城烤地瓜的那个地方,念叨那个地方给了他许多帮助的那些人。
我拗不过父亲,只好让他回家。看到他佝偻的瘦弱的渐渐离去了背影,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嘱咐他要注意饮食,尽量少吃剩下的烤地瓜。烤地瓜虽然好吃,但是吃多了会伤胃。我发现父亲已经患有严重的胃病,再不调养,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没有人在父亲身边,父亲是不知道照顾自己的。想想父亲为我操劳一生,我不能让父亲自己孤单单生活在那个小城。
我对男朋友说出了自己想法,我说,既然父亲执意要回小城,我想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小城的卫校,那个离父亲最近的地方。父亲的身体需要照顾,我要回到他的身边。
男朋友不理解我的做法,他不想让我放弃现有的一切。然而,我心已决,如果在父亲和爱情之间做出抉择,我宁愿舍弃四年的感情,选择跟父亲在一起。因为我感觉,我欠父亲得太多了。
男朋友最终妥协,跟我一起来到了小城。
现在,我在小城的卫校教书。每一天,我都能看到父亲。我为父亲配制了中药调理胃病,我强迫父亲吃我为他做的饭菜。父亲的脸色很快好看了许多。紧接着,我托朋友为父亲物色一个合适的`老伴,如果能如我所愿,我想父亲的晚年一定会过得幸福。
没事的时候,站在学校的教学楼上,我就能看到父亲忙碌快活的身影。
我想对所有的人说,门口那个烤地瓜的老人,是我的父亲。是他,用卑微的生命给他的女儿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放弃了省城优越的工作,我无怨无悔。
爱在你我身边
亲爱的,感动幸福总会卷土重来;可爱的,感谢友谊总有真心牵挂;敬爱的,感恩亲情总在无私奉献。江山依旧,流年日夕转。轻抚岁月的厚重尘埃,那泛黄的故事在指尖重新绽放出艳丽的色彩。那爱呀,时常徘徊在你我身边。
从孩提时懵懂的启迪,那一声声亲切而真挚的言语,如温暖的血液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管里,传承着千百年来至真至爱的亲情。父母,是华夏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没有一个称谓,没有一个词语,没有一个名字,可以如此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付 ……此处隐藏2502个字……>
我今年24岁,来自于偏远的农村,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受我家以前的生活背景和父母的观念影响,我父母有七个孩子,他们认为有“人”才会生万物,所以不管有多苦多累都要把我们抚养长大,我在家排行老七,是最小的一个,我的三哥三姐和我都是超生的,用父母的话说我们三个都是用钱买来的,因为八几年的时候,中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生育政策也是国家首抓任务。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要交着超生罚款养活七个孩子是多么的艰难,但是我的父母不会放弃,不但不放弃还要让我们都能成人,都有文化,记得以前我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谁读书好,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其读书。这一点我父亲有他心里的故事,因为我父亲没有文化,读过书,但读了一年级好像就没有读了,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算术,但是人非常的聪明,又能干,有一次乡里的领导来到村里工作,和我父亲接触后发现人非常不错,想提拔为村里的干部,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可惜的是当干部怎么样也要会识字,会写字吧,这一点我父亲心里有自知之明,所以就婉言拒绝了,后来也有一些叫当什么组长,什么联络员等一些很小的“官”,我父亲都拒绝了,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在八几年的时候,我们那里能读个初中毕业那真的就像是现在的大学毕业,就包括现在,初中毕业就毕业的人也还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在那种情况下我父母承诺,一定要让我们弟兄几个读完初中,我大姐二姐是最大的,因为当时情况不一样,所以读了几年级就嫁人了,我大哥二哥三哥都是初中毕业就没有读了,三姐上完初一就没有读了,虽然父母的心里肯定是希望我们能多读书,可是家庭压力实在太大了,再来呢,我哥我姐他们也能理解,相比之下,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主要还是自己没有考上,所以也不会怪我们的父母。我哥我姐他们都走上了社会开始工作,对未来也没有了过高的期盼,也就是说,我家要想出个人才,要想有个出息的人,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我的头上,一家人就这样看着我,看着我出息的那一天,可是一切都那么不情愿的发生了,我中考才考了两百多分,中考考不上高中就没戏了,其实我上初一时的学习是很不错的,初一的下学期我就放弃了,什么迟到,逃课,,那是经常的事,直到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才醒过来,可是我知道已经晚了,对于中考这个问题,真的有太多太多的客观原因,不是我能够去解决的。后来我哥建议我去复读,而我选择了读中专,我认为这也是另一条走向成功的路,我当时发誓,我一定要通过这条路成功,一定会有所作为。就在我坚定的认识下,我离开了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离开了我的父母,拿着我父母的血汗钱来到了省会贵阳读书,当我接过父亲从包里递给我沉甸甸的几千块钱时,我看到了那一双期盼的眼睛,我暗暗对父亲说:爸,我一定会有出息,我一定要让你和妈过上好日子,你们等着吧。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才知道了家的温暖,才开始想念我的父母,回家一次最短也要几个月,而每一次回去都会发现父母头上的白发多了,皱纹多了,身体也渐渐变得虚弱,我心里很酸,这一切不都是为了我吗,于是我想尽快的工作,不想再让父母为了我而操心了。几年的中专生活确实也很快就结束了,我信心满满,我斗志昂扬,终于可以展现自我了,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我认为我已经准备好了,都感觉已看到成功的光芒了。可是那只是我天真的想法,因为我还没有知道社会是多么的现实,不是有一腔热血就能决胜千里的,现实像慢性的毒药一点一点的侵蚀着我的细胞,我的激情我的斗志被一点一点的消磨掉,但我没有倒下,我还在坚持。07年我独自一人南下深圳,为了梦想,为了找到一条成功的路,结果被现实撞得遍体鳞伤,差一点没撑过去,挺过来后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可是美丽的风景很快结束,于是我选择回贵阳发展,没想到的是小城市比大城市更难生存,08年我同样带着梦想去了江苏,上海,可刚好碰到金融危机,被无情的扫回了老家,当我静下心来思考,我感觉知识才是被社会认可的关键,于是我选择读大专,当然我不会再伸手要我父母的钱,那我就只有一边上学一边上班,在贵阳这样度过了两年后,我学习结束,曾经的那种梦想又开始找上了我,我选择再次去闯荡,而且还是深圳,因为深圳是个包容的城市,深圳是一个时常会有奇迹发生的城市,深圳更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2011年我再次来到了深圳,才发现它已经变了,变得让我无法触及,变得让我无法融入,我始终只是一个边缘人。目前在深圳一家公司做电话业务,做业务看的是业绩,而且我是刚进入这家公司,运气好点还可以赚点,相反有可能连车费都赚不到,身上现在只剩下一千多元钱,而还要等一个多月才发未知的工资,我上班了四年多,一直在兜兜转转,梦想越来越遥远,到现在还在为生活问题担忧,想想我都觉得丢脸。进厂的工资都有两千多,好点的三千多,而我又是那么的恐惧进厂,我认为没有前途,而且太累,我接受不了。好的工作要的是学历,能力和经验,而我好像都没有,进厂做底层员工我不愿意,好工作又干不了,我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飘着,像只迷途的羔羊。
从我上班开始母亲就在为我的婚事担忧,每次回家或在电话里谈话都免不了要提到这个问题,我总是在找理由说服她,以前我说我还小,再等几年再说吧,后来换成了要干点事业再考虑,时间是浪费没了,可我还是现在这个熊样,所以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都不如那些初中未毕业到外面打工的孩子,他们每年回家都是几千上万的给到家里,而我显得是那么的寒酸,那么的无能,有时还拿不出来。我今年24了,在我们那里算是大龄青年了,小时候一起玩耍的伙伴差不多没有几个没结婚的了,很多同龄人是小孩子都上幼儿园了,现在回去想重温一下快乐的童年时光,却找不到能说上话的人了,以前在我眼里的那些顽皮小孩现在都在谈婚论嫁,成家立业,看到此情景我不知道是想笑还是想哭,不知道是我错了还是他们措了。现在最怕的事情就是回家,回到家发现自己比那些人多读了几年书,却远不如他们活得自在,赚钱没他们多,会认为你无能,那么大了没有老婆,人家会认为你有问题,没能力,最不希望听到的是别人对我的议论:说什么书白读了,钱白花了,在外面上班这么久了竟然没有钱,然后是对我满脸的不屑,这些都是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可以置之不理,可面对我尊敬的父母,我无奈,曾经的承诺无法实现,我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我成全不了他们叫我结婚的要求,他们会经常对我说:赶快找个媳妇,做父母的只是想看一眼,晚了就看不到了,是啊,我父母年纪很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最希望的就是看到我也有了一个家,要是哪天真的离开了我们,我心里有愧呀,可是我亲爱的父母亲,我现在我真的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给不了你们呀,我也一直在努力,我一直在打拼,可是现在的社会真的太残酷了,不是谁努力了就会成功的,我一个农村来的孩子无背景,无关系,无高学历要想在城市中立足是何等的艰难。记得今年过年的时候,我见到了我的父母,发现他们一下子老了好多,走路都有些不利索了,离开家的时候,父亲知道我把钱用完了,塞了一千块给我,我推脱了好久最后无耻的接了过来,看着他那布满皱纹慈祥的脸,我在流泪,我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可现在我自己养活我自己都难,还要让他们为我操心,我愧对于我的父母,我对不起你们。下个月我父亲满七十岁了,其他哥哥姐姐都要回去,他们也最希望我能带个女朋友回去,我却说不回去了,亲爱的父母,不是我不爱你们,是我真的无颜面对你们啊,拿什么来爱你,我的父亲,母亲!
文档为doc格式